全球碳市場的重大轉折? 歐盟發布2040減碳目標,首度納入國際碳權
2025年7月歐盟執行委員會 (European Commission)正式公布2040年氣候目標草案,提出到204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1990年水準減少90%。此項政策不僅為歐盟內部氣候行動提供更務實和更有彈性的方向,更首度開啟導入國際碳權的可能性,全球碳市場或將出現重大變化。
更靈活的氣候政策: 國際碳權納入歐盟氣候策略
根據歐盟官方新聞稿與路透社報導,歐盟將允許用國際碳權折抵最多3%的排放量,相當於1.4至2.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額度,是全球首次將《巴黎協定》第六條下的碳市場機制正式納入官方氣候目標框架。
草案提出自2036年起,歐盟將開放使用高品質碳權,並在ETS市場框架中,納入永久性碳移除機制,來幫助會員國達成減碳目標。這將為難以減碳的產業提供一個更靈活和可行的轉型方案。
避免漂綠風險 碳權需符合嚴謹標準
歐盟新聞稿中強調,任何國際碳權的使用,都將受到政府機關詳細且嚴格的評估,並需配合歐盟另行制定的法規才能被納入。這些法規將規範國際碳權在何時、如何整合進現有或未來的氣候立法,並設有一套嚴謹且高完整性的標準,包含來源國的條件、使用時機與用途限制。
此外,可納入的碳權類型以「移除項目」為主,歐盟明確指出,這些碳權必須來自具公信力且有足夠科學根據的減碳項目,例如直接空氣碳捕捉與封存(DACCS)或生質能碳捕捉與封存(BioCCS)等技術,且須來自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的夥伴國家。
國際碳市場的需求有望成長
國際市場隨即出現強烈反應。氣候金融資訊平台 CarbonCredits.com 指出,這項決策將對自願性碳市場(VCM)產生深遠影響,特別是高品質、自然基礎的碳權如森林碳匯與再造林項目,需求預期大增。根據S&P Global估算,歐盟政策可能帶動約2億噸CO₂e的國際碳權交易量,這相當於一個中型工業國家的年度排放總量。
環團與科學界警告: 恐弱化國內減排責任
儘管市場普遍正面看待國際碳權的納入,歐洲多個環保組織與氣候顧問機構仍提出強烈質疑。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 表示,依賴國際碳權可能「削弱歐盟內部減排決心」,轉嫁責任至開發中國家。歐盟氣候科學顧問委員會(ESABCC)亦呼籲應優先落實國內實質減碳,將國際碳權僅作為輔助角色。
下一步是什麼?立法協商進入關鍵階段
歐盟2040氣候目標目前仍屬於「政策建議草案」,下一階段將進入歐盟立法程序,須經歐洲理事會(各國政府)與歐洲議會(民選代表)協商通過,最快將於2026年前完成正式立法。
對於碳市場而言,國際碳權的具體納入規則,如適用的碳移除技術範圍、來源國資格、可接受比例等,將是關鍵的關注重點。